宜山谣椎髻舞

除虎窟,虎皆散亡龙睡穴。湖南海北广东西,千里如今无白骨。 无白骨,人何忧?每每旧屯田,年年稻花秋。我所思兮,龙江水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椎髻(chuí jì):古代一种发髻的样式,形状像椎子。
  • 屯田:古代政府为了军事和财政目的,在边疆或新开发地区组织农民耕种的田地。

翻译

除去虎的巢穴,虎群四散逃亡,龙在洞穴中沉睡。湖南到海北,广东到广西,千里之地如今已无白骨。 没有白骨,人们何须忧虑?旧时的屯田依旧,年复一年稻花盛开在秋日。我所思念的,是那龙江的水,它静静流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和平繁荣的景象,通过“除虎窟”和“无白骨”表达了战乱的结束和安宁的到来。诗中“屯田”和“稻花秋”则进一步以农业的丰收来象征社会的稳定与繁荣。结尾的“龙江水流”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思念,同时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继续。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

谢应芳

谢应芳

元明间常州府武进人,字子兰。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