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拟古九首

· 戴良
天运相寻绎,世道亦如兹。 王孙泣路旁,宁似开元时。 所以古达人,是心无磷缁。 弁髦视轩冕,草泽去不疑。 西方有一士,与世亦久辞。 介然守穷独,富贵非所思。 岂不瘁且艰,道胜心靡欺。 恨无史氏笔,为君振耀之。 谁是知音者,请试弦吾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运:天命,天道的运行。
  • 相寻绎:相互推演,相互影响。
  • 世道:社会状况,时代风气。
  • 王孙:泛指贵族子弟。
  • 泣路旁:在路边哭泣,形容失意或悲痛。
  • 开元时:指唐朝开元年间,是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期。
  • 磷缁:比喻外界的诱惑或污染。磷,光彩夺目;缁,黑色,指污染。
  • 弁髦:古代贵族子弟行冠礼时戴的帽子,比喻虚名或高位。
  • 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车服,比喻高官厚禄。
  • 草泽:荒野之地,比喻隐居或边远之地。
  • 西方有一士:指佛教中的高僧或隐士。
  • 介然:坚定不移的样子。
  • :劳累,疲惫。
  • 靡欺:不欺骗,不虚伪。
  • 史氏笔:史官的笔,指能够记录历史、传扬名声的笔。
  • 振耀:显扬,使名声远扬。
  • 知音者:理解并欣赏自己的人。
  • :弹奏,这里指吟咏或传唱。

翻译

天命与世道相互影响,人世间的变迁也是如此。贵族子弟在路边哭泣,他们的境遇怎能与开元时期的繁荣相比。因此,古代的智者,他们的心志不受外界诱惑或污染。他们轻视虚名和高官,毫不犹豫地选择隐居边远之地。西方有一位隐士,他早已与世隔绝。他坚定不移地守护着孤独和贫穷,对富贵不抱任何幻想。虽然生活艰辛且疲惫,但他坚信道义,内心毫不欺骗。遗憾的是没有史官的笔,无法将他的名声传扬开来。谁是理解并欣赏我的人,请试着吟咏我的诗。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天命与世道相互关系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智者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王孙泣路旁”与“开元时”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无奈。诗人推崇那些不受外界诱惑、坚守道义的智者,他们选择隐居,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实。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希望有人能理解并传唱他的诗,体现了诗人对诗歌价值的重视和对共鸣的追求。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