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胜伯画雨竹

渭川烟雨绿漪漪,公子飞云出砚池。 万个青琅秋一抹,高梢特耸凤凰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渭川:即渭河,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陕西。
  • 烟雨:指细雨蒙蒙,如烟似雾。
  • 漪漪:形容水波纹连续不断的样子。
  • 公子:这里指虞胜伯,画家的名字。
  • 飞云:形容画中云彩飘逸,也比喻画技高超。
  • 砚池:砚台中的水,这里比喻画家的笔墨。
  • 万个:形容竹子众多。
  • 青琅:青色的美玉,这里形容竹子的颜色和质感。
  • 秋一抹:形容秋天的景色轻轻一笔就勾勒出来。
  • 高梢:竹子的顶端。
  • 特耸:特别高耸。
  • 凤凰枝:比喻高贵的枝条,这里指竹子的顶端。

翻译

渭河之上,烟雨蒙蒙,水波荡漾,绿意盎然。虞胜伯的画笔如同飞云一般,从砚池中跃出,绘制出这幅美景。画中竹林茂密,青翠如玉,秋意轻轻一抹,便已跃然纸上。竹梢高耸,仿佛凤凰栖息的枝头,显得格外高贵。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虞胜伯的雨竹画作,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画中竹林的青翠与秋意,以及画家高超的技艺。诗中“渭川烟雨绿漪漪”描绘了画面的背景,而“公子飞云出砚池”则形象地表现了画家的创作过程。后两句“万个青琅秋一抹,高梢特耸凤凰枝”更是将画中竹子的形象和意境推向了高潮,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烟雨蒙蒙的渭河之畔,欣赏着那青翠欲滴的竹林。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