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宪副春日湖上有感五首

庾信哀多赋漫成,江南文物久晨星。 市衢火后蒿横目,民舍春来草满庭。 浪齧湖堤官柳尽,沙填江浦夜潮腥。 归来何异辽东鹤,只有西山慰眼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其诗赋多抒发亡国之痛、羁旅之愁和思乡之情。
  • 哀多赋:庾信所作的一篇赋,表达深切的哀愁。
  • 江南文物:指江南地区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 晨星:清晨稀疏的星星,比喻稀少。
  • 蒿横目:蒿草丛生,形容荒凉。
  • 草满庭:庭院中长满了草,形容荒废。
  • 浪齧湖堤:波浪冲击湖堤。
  • 官柳:官方种植的柳树。
  • 沙填江浦:沙子填满了江边的空地。
  • 夜潮腥:夜晚的潮水带有腥味,形容荒凉。
  • 辽东鹤:传说中的仙鹤,比喻归来的仙人。
  • 西山:指西边的山,这里可能指诗人所见的山景。
  • 慰眼青:给人以慰藉的青翠景色。

翻译

庾信的哀愁赋作虽多,但江南的文化遗产已如晨星般稀少。 市集在火灾后蒿草丛生,民舍春来庭院长满草。 波浪冲击着湖堤,官方种植的柳树已不复存在, 沙子填满了江边的空地,夜晚的潮水带着腥味。 归来时,我仿佛成了辽东的仙鹤, 只有西山的青翠景色能给我带来慰藉。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庾信的哀愁与江南文物的凋零,描绘了战乱后江南的荒凉景象。诗中“市衢火后蒿横目,民舍春来草满庭”生动地展现了城市的破败和民生的凋敝。后两句以自然景观的变迁,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荒凉的感慨。结尾以辽东鹤和西山的青翠作比,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