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接笋峰道院

· 徐熥
绝壁悬厓入杳冥,丹房长借白云扃。 地分六曲成三岛,台耸千层礼七星。 暮霭晴飞岩瀑翠,秋烟寒隐石灯青。 一声独鹤醒残梦,卧听黄庭半部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绝壁悬厓:悬崖峭壁。悬厓(xuán yá)。
  • 杳冥:深远,难以看清的样子。
  • 丹房:道士炼丹的房间。
  • 白云扃:白云深处的门户。扃(jiōng),门。
  • 地分六曲:地形曲折多变。
  • 三岛: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
  • 台耸千层:高台层层叠叠。
  • 七星:指北斗七星。
  • 暮霭:傍晚的雾气。
  • 岩瀑:山岩上的瀑布。
  • 秋烟:秋天的雾气。
  • 石灯:石制的灯。
  • 黄庭:道教经典《黄庭经》。

翻译

悬崖峭壁深入幽深之地,丹房常被白云环绕。 地形曲折,形成了三座仙岛,高台层层叠叠,朝拜北斗七星。 傍晚的雾气中,山岩上的瀑布显得翠绿,秋天的雾气中,石灯透出寒意。 一只独鹤的叫声唤醒了残梦,我躺着听《黄庭经》半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道院深居的幽静景象,通过“绝壁悬厓”、“丹房白云”等意象,展现了道院的隐秘与超脱。诗中“地分六曲成三岛,台耸千层礼七星”巧妙地将地形与仙境、星辰相结合,表达了道家追求的仙境理想。后两句通过“暮霭”、“秋烟”等自然景象,以及“独鹤”、“黄庭经”等元素,传达了道士清修生活的宁静与深远。整体上,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道教诗歌的特色。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