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吴翁晋姚叔乂诸子集陈公衡衙斋

· 徐熥
南朝仙吏擅风流,四海论交半敝裘。 粉署鸟啼花外雨,白门鸦散柳边秋。 故宫云气销长乐,近郭湖光起莫愁。 马踏夜分归路晚,疏钟遥动景阳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南朝时期,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 仙吏:对官吏的美称,意指其风雅脱俗。
  • :擅长,精通。
  • 四海:指全国各地,泛指天下。
  • 半敝裘:半旧的皮衣,形容生活简朴。
  • 粉署:古代官署的美称,这里指陈公衡的衙斋。
  • 白门:南京的别称,因明代南京城南门为白色而得名。
  • 故宫:指南京的明故宫,明朝初期的皇宫。
  • 长乐:指长乐宫,古代宫殿名,这里借指明故宫。
  • 近郭:指城郊。
  • 湖光:湖面上的波光。
  • 莫愁:指南京的莫愁湖。
  • 夜分:夜半。
  • 疏钟:稀疏的钟声。
  • 景阳楼:古代楼阁名,这里可能指南京的某处楼阁。

翻译

南朝的仙吏风流倜傥,与天下各地的朋友相交,生活简朴,半旧的皮衣。 在粉署中,鸟儿在花外雨中啼鸣,白门外的乌鸦散落在柳树边,秋意渐浓。 故宫的云气似乎在长乐宫中消散,城郊的湖光波光粼粼,莫愁湖的美景尽收眼底。 马儿踏着夜半的归路,晚风中,远处景阳楼的钟声遥遥传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南朝仙吏的风雅生活和南京城的美景。诗中,“南朝仙吏擅风流”一句,即展现了仙吏的超凡脱俗,又暗示了其广泛的人脉。后文通过对粉署、白门、故宫等地的细腻描绘,勾勒出一幅秋日南京的画卷,云气、湖光、钟声等元素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尾联以马踏夜归、钟声遥传作结,留下无限遐想。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