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张通政

蚤耽玄寂谢尘氛,身隐犹嫌名可闻。 自着道衣辞汉阙,因寻仙箓礼茅君。 行随胜迹曾无住,藏向名山更有文。 南国夜来占气色,少微渺渺动江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玄寂:深奥幽深的意境;谢尘氛:摆脱尘世的烦扰;道衣:修道者的衣服;汉阙:指中央政府;仙箓:指仙人的书信;茅君:指居住在茅屋中的仙人;胜迹:胜迹,指胜迹所在的地方;名山:有名的山;南国:指南方的国家;气色:景色;微渺:微小模糊。

翻译

早早就沉浸在玄妙的宁静中,不愿意显露身份。自己穿上修道者的衣服,辞别了朝廷,为了寻找仙人的书信而礼拜住在茅屋中的仙人。行走在胜迹之间,从未停留过,隐居在有名的山中更是有所作为。南方的夜晚展现出独特的景色,微弱而飘渺,激动着江边的云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状态,他追求玄妙的宁静,不愿被尘世俗事所扰,选择隐居山林,追求修道仙人的指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出隐士的超脱境界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描绘南国夜色,表现出隐士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超然。整体氛围幽静悠远,给人以超脱尘世的意境。

唐顺之

唐顺之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应德,一字义修,称荆川先生。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曾协助总督胡宗宪讨倭寇,谓御敌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受祸。曾亲率舟师,邀敌于长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户镗、刘显赴援,亲跃马布阵,持刀直前。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学问广博,通晓天文、数学、兵法、乐律等,兼擅武艺,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有《荆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