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别曹能始

· 徐熥
流落谁如我,艰危况别君。 渡淮三伏雨,瞻阙万重云。 杀气旌旗满,哀声鼓角闻。 临岐双涕泪,不独为离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潞河:古代河流名,流经今北京市通州区。
  • :分别,离别。
  • 能始:人名,曹能始,可能是诗人的朋友。
  • 流落:漂泊在外,无处安身。
  • 艰危:艰难危险。
  • 渡淮:渡过淮河,指诗人的旅途。
  • 三伏雨:夏季最热的时期下的雨。
  • 瞻阙:仰望宫阙,指对朝廷的向往。
  • 万重云:形容云层厚重,也比喻远方的朝廷难以接近。
  • 杀气:战争的气氛。
  • 旌旗:军旗。
  • 哀声:悲伤的声音。
  • 鼓角:战鼓和号角,常用来形容战争的紧张气氛。
  • 临岐:在岔路口,指分别的地方。
  • 双涕泪:双眼泪水,形容极度悲伤。
  • 离群:离开朋友或集体。

翻译

漂泊在外,谁能像我这样无依无靠,更何况是在这艰难危险的时刻与君分别。在炎热的夏季,我渡过淮河,三伏天里下着雨;仰望远方的朝廷,只见云层厚重,难以触及。四周充满了战争的气氛,军旗遍布,悲伤的声音和战鼓号角声此起彼伏。在分别的路口,我泪流满面,不仅仅是因为离开了朋友,更因为这乱世的悲哀。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动荡时期与朋友分别的深切哀愁。诗中,“流落”、“艰危”等词语描绘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困境,而“渡淮三伏雨”、“瞻阙万重云”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诗人对远方朝廷的向往与无奈。末句“临岐双涕泪,不独为离群”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不仅是对朋友的不舍,更是对乱世中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时代苦难的深刻感受。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