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王鸿胪宅

停策玉河边,清歌尽日妍。 最怜林是竹,真有酒如泉。 山月淡未出,野花红欲然。 相看兴不减,何必晋人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王鸿胪(wáng hóng lú):唐代宰相,文学家。
  • 竹(zhú):一种植物,常用于古诗词中象征高洁。
  • 晋人(jìn rén):指晋代的人才。

翻译

在王鸿胪的宅邸边停下马,清歌唱了一整天。最喜欢的是那片竹林,仿佛有酒流泉一般。山上的月亮淡淡未出,野花红艳欲满。彼此相互欣赏,兴致不减,何必比拟晋代的贤人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王鸿胪的宅邸边的景致,通过描写清歌、竹林、山月和野花等元素,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晋代贤人的敬仰之情。整体氛围清新淡雅,意境优美。

孙继皋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以德,号柏潭。万历二年进士第一。除修撰。官至吏部侍郎,摄铨事,论救诸谴谪官,无所避讳。神宗嫡母陈太后梓宫发引,帝称疾不送,遣官代行,继皋上疏极谏,忤旨。及三殿失火,大臣请去者,皆慰留,独继皋致仕去,卒赠礼部尚书。有《宗伯集》、《柏潭集》。 ► 4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