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望舟中同在杭晚眺

· 徐熥
片帆湖上正黄昏,万顷湖光浪不翻。 别后久无千里雁,月中同听一声猿。 半汀菱叶争迎棹,满目芦花不见村。 无数渔歌云外起,天涯孤客易销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平望:地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 舟中:船上。
  • 同在杭:与在杭(可能指杭州)的人一同。
  • 晚眺:傍晚时远望。
  • 片帆:指小船的帆。
  • 湖上:湖面上。
  • 黄昏:傍晚时分。
  • 万顷:形容湖面广阔。
  • 湖光:湖面的光影。
  • 浪不翻:波浪平静,不翻腾。
  • 千里雁:指传递书信的雁。
  • 月中:月光下。
  • 一声猿:猿猴的叫声。
  • 半汀:半边岸边。
  • 菱叶:菱角的叶子。
  • 迎棹:迎接船只。
  • 满目:满眼。
  • 芦花:芦苇的花。
  • 不见村:看不到村庄。
  • 渔歌:渔民的歌声。
  • 云外:云层之外,形容歌声遥远。
  • 天涯:天边,形容极远的地方。
  • 孤客:独自旅行的人。
  • 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或陶醉。

翻译

黄昏时分,我乘坐的小船在湖上缓缓前行,湖面广阔,波光粼粼,波浪平静不翻。自从分别后,久久没有收到远方朋友的书信,只有在月光下,我们共同聆听着猿猴的哀鸣。岸边半数的菱叶争相迎接我们的船只,眼前满是芦花,却看不到一个村庄。远处传来无数渔民的歌声,仿佛从云外传来,作为天涯的孤独旅人,这景象让我感到极度悲伤。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黄昏时分湖上的宁静景象,通过“片帆”、“万顷湖光”等意象展现了湖面的广阔与平静。诗中“千里雁”与“一声猿”形成了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感。最后,“无数渔歌云外起”与“天涯孤客易销魂”相呼应,深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悲伤情绪,展现了旅途中的孤寂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