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前一日寓宝严寺

· 徐熥
为怜秋色满禅房,回首家山几断肠。 季子黑裘淹岁月,潘郎青鬓怯风霜。 天涯佳节愁中过,上界钟声梦里长。 飘泊异乡知已少,明朝谁泛菊花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又称重九。
  • 禅房:僧人居住的房间,也泛指寺院。
  • 家山:家乡的山,借指家乡。
  •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 季子:指年纪较小的儿子,这里可能指诗人自己。
  • 黑裘:黑色的皮衣,这里可能指贫困或久居他乡。
  • :滞留。
  • 岁月:年月,泛指时间。
  • 潘郎:指西晋文学家潘岳,因其早衰,后世常用来形容年轻而有才华的人。
  • 青鬓:指年轻人的黑发。
  • 风霜:比喻艰难困苦。
  • 佳节:美好的节日。
  • 上界:指天上,这里指寺院。
  • 钟声:寺院中的钟声。
  • 飘泊:流浪在外,没有固定的居所。
  • 异乡:他乡,外地。
  • 知已:知心朋友。
  • 菊花觞:菊花酒,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翻译

因为喜爱秋色遍布禅房,回首想起家乡的山,不禁感到极度悲伤。 我这年纪轻轻的人,穿着黑皮衣,岁月在这里滞留,像潘岳一样,年轻的面庞却害怕风霜。 在异乡,美好的重阳节在忧愁中度过,寺院的钟声在梦中回响,显得格外悠长。 在异乡漂泊,知心朋友少,明天谁会和我一起举杯共饮菊花酒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前夜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中,“秋色满禅房”与“回首家山”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通过“季子黑裘”和“潘郎青鬓”的自喻,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异乡的贫困与早衰,以及对未来的忧虑。结尾的“飘泊异乡知已少,明朝谁泛菊花觞”更是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节日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