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公馆次壁间韵

虏入山前山后州,控弦万骑此屯留。 四郊垒壁犹余警,十载疮痍尚未收。 野长蒿莱仍课马,兵佥子弟更防秋。 使臣多愧询民瘼,自咏小东谁为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lǔ):指外族入侵的敌人。
控弦(kòng xián):拉紧弓弦,准备射箭。
屯留(tún liú):驻扎停留。
垒壁(lěi bì):筑起城墙。
疮痍(chuāng yí):战乱带来的创伤。
蒿莱(hāo lái):指野草。
(qiān):众多。
子弟(zǐ dì):指士兵。
愧询民瘼(kuì xún mín mò):感到惭愧,询问百姓的苦难。
自咏(zì yǒng):自己吟咏。

翻译

敌人入侵山前山后的各州,一万骑兵在此驻扎。四周的城垣仍然保持着警惕,十年的战乱创伤尚未痊愈。野地里长满了野草,依然有士兵在训练马匹,军中的子弟更加警惕防备秋季的来临。使臣们多感愧疚于百姓的苦难,自己吟咏着这小东谁来回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景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苦难。诗人通过描写战乱带来的破坏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战乱的深切忧虑和对百姓的关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关怀。

唐顺之

唐顺之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应德,一字义修,称荆川先生。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曾协助总督胡宗宪讨倭寇,谓御敌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受祸。曾亲率舟师,邀敌于长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户镗、刘显赴援,亲跃马布阵,持刀直前。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学问广博,通晓天文、数学、兵法、乐律等,兼擅武艺,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有《荆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