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
注释
奉和(fèng hé):做诗词与别人相唱和。多用为敬词。 圣制:皇帝所作的诗。 驰道: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 三光:日、月、星。 柱:此指像柱子一样。 登临:登山临水,泛指游览山水名胜。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俛(fǔ)同“俯”,向下,低头。 河内邑:黄河以北的城邑。 按跸(àn bì):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 夷关险:平定险要的关隘。 亘(gèn):连绵不断,伸展开去。 井泉:水井和泉水,这里指乡村。 柝(tuò):古代打更用的梆子。 蒐田(sōu tián):春日田猎。 周王问:指周王重视道德风气的故事。 宸游:帝王的巡游。 睿思:圣明的思虑。 回銮(huí luán):皇帝返回京城。 禅:禅让,让位。 肃然:恭敬的样子。
翻译
北山一直向东延伸直至大海,驰道向上仿佛与天相连。 顺应天时而动,日月星辰如三根柱子般熠熠生辉,登上高山,万物景象皆在眼前悬垂。 低头俯瞰黄河以北的城邑,平伸手指向洛阳的平川。 开路清道平定险要的关隘,旗帜连绵从险关一直伸展到乡村。 清晨的山岩中传来警示的梆声,春天举行田猎活动。 品德厚重可比周王重视道德之风,歌声轻盈可如汉后流传的佳话。 皇帝的巡游推展着美好的典章制度,圣明的思虑在这美好的时光中涌起。 愿能将这封书信上奏,待皇帝返回京城时,以禅让之礼恭敬相待。
赏析
这首诗是苏颋应制诗中的一篇,应制诗多以歌功颂德、描绘皇家气象为主题,这首诗也不例外。 诗的开头两句“北山东入海,驰道上连天”,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太行山的雄伟和驰道的绵长,展现出宏大的气势。接下来“顺动三光柱,登临万象悬”,强调了帝王的顺应天时和登高远望时所见的壮丽景象。 “俛观河内邑,平指洛阳川”则从高处俯瞰,写出了地域的广阔。“按跸夷关险,张旗亘井泉”描述了帝王出行的威严和阵势。 “晓岩中警柝,春事下蒐田”既写出了清晨的宁静,又表现了春天田猎的活动。 “德重周王问,歌轻汉后传”用历史上的周王和汉后作比,赞扬了当今皇帝的品德和风采。 “宸游铺令典,睿思起芳年”强调了皇帝巡游的意义和其圣明的思虑。 最后“愿以封书奏,回銮禅肃然”表达了对皇帝的敬意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华丽,气势恢宏,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帝王的赞颂,展现了皇家的威严和盛世的气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审美情趣。
苏颋
苏颋的其他作品
- 《 陈仓别陇州司户李维深 》 —— [ 唐 ] 苏颋
- 《 扈从温泉同紫微黄门群公汎渭川得齐字 》 —— [ 唐 ] 苏颋
- 《 奉和圣制至长春宫登楼望稼穑之作 》 —— [ 唐 ] 苏颋
- 《 夜闻故梓州韦使君明当引绋感而成章 》 —— [ 唐 ] 苏颋
- 《 奉和圣制漕桥东送新除岳牧 》 —— [ 唐 ] 苏颋
- 《 兴州出行 》 —— [ 唐 ] 苏颋
- 《 故右散骑常侍舒国公褚公挽词 》 —— [ 唐 ] 苏颋
- 《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庄应制 》 —— [ 唐 ] 苏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