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夕寄友人时有与歌者南北

· 罗邺
芳径春归花半开,碧山波暖雁初回。 满楼月色还依旧,昨夜歌声自不来。 愁眼向谁零玉箸,征蹄何处驻红埃? 中宵吟罢正惆怅,从此兰堂锁绿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芳径:花香四溢的小路。
  • 碧山:青翠的山峦。
  • 玉箸:比喻眼泪,形容泪珠如玉制筷子般。
  • 征蹄:指远行的马蹄。
  • 中宵:半夜。
  • 兰堂:装饰华美的厅堂。
  • 绿苔:青苔,常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翻译

春天的小路上,花儿半开,香气四溢,青翠的山峦波光粼粼,暖意融融,雁群刚刚归来。满楼的月光依旧,但昨夜的歌声却不再传来。我忧愁的眼睛向谁投去如玉箸般的泪水,远行的马蹄将在何处停驻,扬起红色的尘埃?半夜吟咏完毕,我正感到惆怅,从此华美的厅堂将被青苔锁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的静谧与孤独,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诗中“芳径春归花半开”和“碧山波暖雁初回”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而“满楼月色还依旧,昨夜歌声自不来”则透露出时光流转、人事已非的哀愁。后两句“愁眼向谁零玉箸,征蹄何处驻红埃?”进一步以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忧思。

罗邺

罗邺

唐末馀杭人,一说苏州吴县人。罗隐族弟。累举进士不第。昭宗光化中以韦庄奏,追赐进士及第,赠官补阙。工诗,尤长七律。懿宗咸通、僖宗乾符中,与罗隐、罗虬合称“三罗”。有集。 ► 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