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作者:这里指擅长文学创作之人。
- 清芬:高洁的德行和名声。
- 心以道为际:内心将“道”作为准则和边界。“际”,界限、准则。
- 行将时不群:行为举止在当时与众不同。“将”,此处可理解为行为、举动;“不群”,与众不同,不合群。
- 灵贶(kuàng):神灵的赐予、庇佑。“贶”,赐予。
- 西日曛(xūn):西边太阳落山时的余晖。“曛”,日落时的余光。
翻译
我一生并非擅长创作的文人,但遥望古代贤士,心中满是对他们高洁品行的向往。我的内心把“道”作为行事准则,行为在世俗中与众不同。茅山虽地处人间,但其灵异祥瑞之事长久以来都广有传闻。远处望去,茅山的山势是一座主峰突出,近看则是千峰竞秀,层峦叠嶂。无论冬春季节都生长着繁茂的野草,朝夕之间常常有鲜艳多变的云霞。这次前去茅山哪里有尽头呢,只知道西边太阳已经带有昏黄的余晖 。
赏析
这首诗开篇即表达诗人对古代贤士清高品质的倾慕,展示了诗人脱俗的心境。“心以道为际,行将时不群”体现出诗人内心遵循道家精神,在尘世中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诗的中间部分描写茅山景色。“远势一峰出,近形千嶂分”,远近结合,生动地刻画了茅山山势的雄伟和层次感。“冬春有茂草,朝暮多鲜云”从时间维度描绘了茅山四季与早晚的不同景致,呈现出生机勃勃和多彩幻变。
结尾“此去亦何极,但言西日曛”透露出一种悠然的意境和淡淡的叹惋,诗人踏上游茅山之路,不问归期,仿佛在时光与自然中找寻自我、领悟人生真谛,整首诗在描绘茅山景色和表达情志中自然融合,给人以超凡脱俗、回归自然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