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龙沙

邦君采菊地,近接旅人居。 一命招衰疾,清光照里闾。 去官惭比谢,下榻贵同徐。 莫怪沙边倒,偏沾杯酌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邦君:指地方的行政长官。
  • 采菊地:指重阳节采菊的地方,这里特指重阳节的宴会地点。
  • 一命:古代官职的等级,这里指李大夫的官职。
  • 里闾:古代的居民区,这里指李大夫的居住地。
  • 去官:离职,辞去官职。
  • 比谢:比拟谢安,谢安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以隐退闻名。
  • 下榻:指接待宾客,让宾客住宿。
  • :指徐孺子,东汉时期的名士,以好客著称。
  • 沙边倒:指在沙边的宴会上醉倒。
  • 杯酌馀:指酒杯中的余酒。

翻译

地方长官在重阳节采菊的地方,近邻着旅人的居所。 李大夫以他的官职招待我,清光洒满了他的居住区。 我辞去官职,自愧不如谢安的隐退,而李大夫的接待却贵如徐孺子的好客。 不要惊讶我在沙边的宴会上醉倒,只是因为酒杯中的余酒太诱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诗人戴叔伦受邀参加李大夫在龙沙举办的宴会的情景。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李大夫的敬意和感激,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谢安的隐退和徐孺子的好客,诗人展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最后两句以幽默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宴会上的放纵,增添了诗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

戴叔伦

戴叔伦

戴叔伦,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