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水路归陕

· 韩翃
相风竿影晓来斜,渭水东流去不赊。 枕上未醒秦地酒,舟前已见陕人家。 春桥杨柳应齐叶,古县棠梨也作花。 好是吾贤佳赏地,行逢三月会连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相风竿影:古代用来观测风向的竿子,上面有指示风向的装置。
  • 渭水: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流经陕西。
  • :缓慢。
  • 秦地:指陕西一带,古时为秦国之地。
  • 春桥:春天的桥梁。
  • 古县:历史悠久的县城。
  • 棠梨:一种果树,春天开花。
  • 吾贤:我的朋友。
  • 佳赏地:美好的游览地点。
  • 行逢:行走中遇到。
  • 三月会:春天的聚会。
  • 连沙:连绵的沙滩,这里可能指聚会地点的景色。

翻译

清晨,观测风向的竿影斜斜地指向天际,渭水向东缓缓流去。 你在枕上还未完全醒来,酒意未消,而船前已能看到陕西的村落。 春天的桥梁上,杨柳已长满了新叶,古老的县城里,棠梨也开满了花。 真是一个适合我朋友欣赏的好地方,行走中遇到了春天的聚会,连绵的沙滩上景色宜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通过“相风竿影”和“渭水东流”的描绘,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流动之美。诗中“枕上未醒秦地酒”与“舟前已见陕人家”形成对比,既表达了离别的深情,又巧妙地描绘了旅途的变迁。后两句则通过对春天景色的赞美,表达了对朋友即将前往之地的向往和祝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韩翃诗歌的独特魅力。

韩翃

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