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清明言怀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时:清明时节,即清明节。
  • 帝里:指京城,即长安。
  • 九陌:指长安城中的九条主要街道。
  • 芳菲:花草的芳香
  • 莺自啭:黄莺自由地鸣叫
  • 下第:科举考试未中
  • 愁里看花:在忧愁中观赏花朵。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翻译

在清明节这个明朗的时节,我身处繁华的京城长安,随着游人一同走出禁城。长安的九条大街上,花草芳香,黄莺自由地鸣叫,万家车马在雨后初晴的天气中穿梭。我作为客人,在这个日子里遭遇了科举考试的失败,忧愁中看着花朵,对这一生感到厌倦。来年的春天,谁将是这春色的主人?我不禁感到自己憔悴不堪,一事无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诗中,“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生动地展现了长安的春景,而“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则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失意和厌世情绪。最后两句“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更是抒发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自我价值的怀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顾非熊

顾非熊

唐苏州人。顾况子。少俊悟,一览辄能成诵,工吟,扬誉远近。性滑稽,好辩,颇杂笑言。常凌轹气焰子弟,既犯众怒,排挤者纷然,困举场三十年。武宗会昌五年及第,累佐使府。宣宗大中间授盱眙主簿,厌拜迎鞭挞,因弃官归隐,不知所终。或传住茅山十余年。有诗一卷。 ► 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