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张十八秘书得裴司空马

· 韩愈
司空远寄养初成,毛色桃花眼镜明。 落日已曾交辔语,春风还拟并鞍行。 长令奴仆知饥渴,须着贤良待性情。 旦夕公归伸拜谢,免劳骑去逐双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司空:古代官职名,这里指裴司空,即裴度。
  • 养初成:指马匹刚刚被养育成熟。
  • 毛色桃花:形容马的毛色像桃花一样鲜艳。
  • 眼镜明:形容马的眼睛明亮有神。
  • 交辔语:指两人并辔而行,边走边交谈。
  • 并鞍行:指两人同乘一马,并肩而行。
  • 奴仆:指马匹,将马比作奴仆。
  • 须着:必须,需要。
  • 贤良:指贤良的人,这里指张十八秘书。
  • 性情:指人的性格和情感。
  • 伸拜谢:指张十八秘书向裴度表示感谢。
  • 免劳:免去劳累。
  • 骑去逐双旌:指骑马追赶双旌,双旌是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

翻译

裴司空从远方寄来一匹刚刚养育成熟的马,它的毛色鲜艳如桃花,眼睛明亮有神。 夕阳下,我们曾并辔而行,边走边交谈;春风中,我们还打算同乘一马,并肩而行。 要让这匹马知道饥渴,它需要被贤良的人善待,了解它的性情。 早晚有一天,张十八秘书会回来向裴度表示感谢,这样就不必再劳累骑马追赶双旌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裴司空赠马的情景,展现了马匹的美丽与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十八秘书的祝愿和对裴司空的感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如“毛色桃花眼镜明”,既描绘了马的外貌特征,又赋予了马以生命力和灵性。后两句则通过寓言的方式,暗示了张十八秘书将会得到裴度的赏识和重用,从而免去了奔波劳碌之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韩愈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