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愚

· 韩偓
深院寥寥竹荫廊,披衣欹枕过年芳。 守愚不觉世途险,无事始知春日长。 一亩落花围隙地,半竿浓日界空墙。 今来自责趋时懒,翻恨松轩书满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欹(qī)枕:斜靠着枕头。欹,倾斜。
  • 年芳:美好的春色,也指美好的年华。
  • 守愚:保持愚拙,不显露自己的聪明才智。
  • 世途:指世间的道路,常比喻社会或人生的艰难险阻。
  • 隙地:空着的地方。
  • :划分,这里是照射的意思。
  • 趋时:迎合时势,顺应潮流。
  • 翻恨:反而遗憾。
  • 松轩:有松树的屋子,常指书房。

翻译

深深的庭院里静悄悄的,只有竹荫笼罩着长廊,我披着衣服斜靠在枕头上,就这样度过美好的时光。 保持愚拙的本性,竟不觉得世间的路途艰险,在无事可做的时候,才察觉到春日是如此漫长。 一亩地大小的落花将那空着的地方环绕,半竿高的强烈日光照射在空荡荡的墙上。 如今自己责怪自己懒得去迎合时势,反而遗憾那松树下书房里满床的书籍还没读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院中的闲适生活和内心感悟。首联通过描写深院竹荫中的悠闲姿态,奠定了全诗幽静的氛围。颔联“守愚不觉世途险,无事始知春日长”,用对比的手法,传达出诗人不追逐世俗,保持本真心态而感受到世间艰险难扰,同时在闲适里对时光有了别样的感知。颈联“一亩落花围隙地,半竿浓日界空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又充满意趣的画面,落花围地、阳光照墙,充满了诗意与禅意。尾联诗人自责懒于趋时,又恨书满床而未深入研读,表现出他内心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纠结,既有超脱世俗的心志,又有难以释怀的对学问、志向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远,情感细腻而复杂 ,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精神世界。

韩偓

韩偓

韩偓,晚唐五代诗人,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