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 韩翃
爱远登高尘眼开,为怜萧寺上经台。 山川谁识龙蛇蛰,天地自迎风雨来。 柳放寒条秋已老,雁摇孤翼暮空回。 何人会得其中事,又被残花落日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尘眼:被尘埃蒙蔽的眼睛,比喻世俗的视野。
  • 萧寺:指寺庙,古时多用“萧”来形容寺庙的清静。
  • 龙蛇蛰:龙蛇冬眠,比喻隐居或隐匿。
  • 寒条:指秋天落叶后的树枝。
  • 孤翼:孤独的翅膀,指孤雁。
  • 暮空回:在傍晚的天空中回旋。

翻译

喜爱登高远望,让被尘埃蒙蔽的眼睛得以开阔,因为钟爱那清静的寺庙,所以登上经台。 谁能辨识山川间隐匿的龙蛇,天地间自然迎接着风雨的到来。 柳树已放下了寒凉的枝条,秋天已经深了,孤雁在傍晚的天空中孤独地回旋。 有谁能够理解这其中蕴含的事物,又是否被残花和落日所催促。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山川谁识龙蛇蛰”一句,既展现了自然的神秘,也隐喻了隐士的隐居生活。后两句则通过对秋天和孤雁的描写,传达了时光流逝和孤独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韩翃

韩翃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