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

· 韩愈
灿灿辰角曙,亭亭寒露朝。 川原共澄映,云日还浮飘。 上宰严祀事,清途振华镳。 圆丘峻且坦,前对南山标。 村树黄复绿,中田稼何饶。 顾瞻想岩谷,兴叹倦尘嚣。 惟彼颠瞑者,去公岂不辽。 为仁朝自治,用静兵以销。 勿惮吐捉勤,可歌风雨调。 圣贤相遇少,功德今宣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摄事:治事,理事。
  • 辰角:星宿名。即角宿。
  • 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
  • 上宰:主宰。
  • 祀事:祭祀之事。
  • 华镳(biāo):精美的马勒。
  • 圆丘:古代祭天的圆形高坛。
  • :树梢,末端。
  • 颠瞑(miàn):迷惑。“瞑”通“湎”。
  • 惮(dàn):害怕。

翻译

灿烂的角宿在黎明时闪耀,清冷的寒露之晨亭亭而立。河流原野共同澄澈映照,白云红日依然飘浮飘游。主宰之人严肃对待祭祀之事,在清平路途上扬起华美的马镳。圆形高坛高大又平坦,前方正对着南山的树梢。村庄树木由黄又变绿,中间田地的庄稼是多么繁茂。回头瞻望就会想起那岩谷,不禁兴叹对尘世喧嚣感到厌倦。只有那些迷惑的人,离开公正难道不遥远。施行仁政当朝会自我治理,用安静之法使兵事消弭。不要害怕吐哺捉发的辛勤,值得歌颂那风雨的和谐曲调。圣贤之人相遇很少,功德如今已显著昭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南郊举行祭祀活动时的景象和诗人的感怀。诗的开头通过描写黎明时的角宿、寒露之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寂的氛围。接着描述祭祀活动的庄严以及周围环境的美好。诗人看到田野的繁茂,触景生情,感叹尘世的喧嚣,对那些偏离公正的人表示惋惜。同时强调仁政和和平的重要性。诗中还表达了对圣贤难得相遇和所建功德得以昭示的感慨。整首诗意境开阔,既有对自然景色和祭祀活动的描绘,也有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体现了韩愈深刻的见解和高远的情怀。

韩愈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