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

· 韩愈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 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 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 一木有馀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 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 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 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荡薄:冲击,激荡。
  • :多。
  • 鳞羽:指鱼和鸟。
  • 蒙笼:茂密的树木。
  • :洗涤。
  • 刷羽:整理羽毛。
  • 蒙笼枝:茂密的树枝。

翻译

海水虽然广阔,邓林的树枝也并非没有。一旦风波激荡,鱼和鸟都无法依靠。海水波涛汹涌,邓林常有惊风。难道没有鱼和鸟吗?它们的大小各不相同。海中有能吞舟的鲸鱼,邓林有能垂天的鹏鸟。如果不是因为它们的鳞羽巨大,就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我的鳞片不满寸,我的羽毛不满尺。一棵树的阴凉有余,一眼泉的水泽有余。我将离开海水,在清凉的池中洗涤我的鳞片。我将离开邓林,在茂密的树枝上整理我的羽毛。海水并非因为爱广阔,邓林也并非因为爱树枝。风波是常有的事,鱼和鸟自然不适合。我的鳞片日渐长大,我的羽毛日渐修长。风波对我不再有苦,我将再次成为鲸鱼和鹏鸟,自由游弋。

赏析

这首诗以海水和邓林为背景,通过对比鱼鸟与鲸鹏的生存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存法则的深刻理解。诗中,“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丰富,而“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则揭示了生存的艰难。后文通过“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表达了诗人对于成长和适应的乐观态度,最终“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与超越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韩愈诗歌的哲理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韩愈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后人尊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韩愈崇奉儒学,力排佛老。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 4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