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宋进士袁天与忠节传后

常山高辙久湮芜,之子寥寥踵后途。 九窍入烟犹骂敌,一门赴水只存孤。 沈朱效义真良仆,赵谢偷生岂丈夫。 谁秉当时修纂笔,竟遗忠节快奸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常山:古地名,今河北省正定县。
  • 高辙:高大的车轮轨迹,比喻显赫的功业或事迹。
  • 湮芜:湮没荒芜,指被遗忘。
  • 之子:这个人,指袁天与。
  • 寥寥:稀少。
  • 踵后途:跟随其后,继承其志。
  • 九窍:指人体的九个孔穴,这里指袁天与被焚烧。
  • 一门赴水:指全家投水自尽。
  • 存孤:留下孤儿。
  • 沈朱:沈,沉没;朱,红色,这里指忠烈之血。
  • 赵谢:赵,指赵宋;谢,指谢罪,这里指投降或屈服。
  • 修纂笔:编纂史书的笔。
  • 奸谀:奸诈谄媚。

翻译

常山的高大功业早已被遗忘荒芜,袁天与这样的人寥寥无几,继承了他的志向。他身受九窍烟熏,仍然痛骂敌人,全家投水自尽,只留下一个孤儿。忠仆沈朱效忠至死,真是良仆;而赵宋的投降者,怎能算是大丈夫?谁执掌当时编纂史书的笔,竟然遗漏了这样的忠节,让奸诈谄媚之人得逞。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宋进士袁天与的忠烈事迹,通过对比忠仆与投降者的行为,强调了忠节的重要性。诗中“九窍入烟犹骂敌”和“一门赴水只存孤”生动描绘了袁天与及其家人的英勇牺牲,表达了对他们高尚品质的敬仰。同时,对史书编纂者的质疑,反映了作者对历史记载真实性的关注,以及对忠节被忽视的不满。

夏原吉

明江西德兴人,迁湖广长沙府湘阴,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太学,擢户部主事。永乐初进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经划。七年,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谏帝北征沙漠,系狱。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获释。累进太子少保、兼少傅,尚书如故。宣宗即位后,以旧辅益亲重。汉王高煦反,原吉与杨荣劝帝亲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历事五朝,外掌度支,内预机务,为政能持大体。卒谥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