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乙巳纪兴十首

· 袁华
扬雄莽大夫,陶潜晋处士。 校书天禄阁,归耕柴桑里。 陶情绿酒倾,准易太玄拟。 文章既雄世,出处多殊轨。 直书义自见,珍重子朱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正乙巳:至正是元朝的年号,乙巳是干支纪年,这里指的是某一年的具体时间。
  • 扬雄: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
  • 莽大夫:指扬雄曾任王莽的大夫。
  • 陶潜: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隐逸著称。
  • 处士:指未出仕的士人,即隐士。
  • 校书:校对书籍,这里指扬雄在天禄阁校书。
  • 天禄阁:汉代宫廷藏书的地方。
  • 柴桑:地名,陶潜的故乡。
  • 陶情:陶冶性情。
  • 绿酒:绿色的酒,古代酒的一种。
  • 准易太玄拟:指扬雄模仿《易经》创作了《太玄》。
  • 出处:指出仕和隐退。
  • 殊轨:不同的道路或轨迹。
  • 直书:直接书写,指文字直白。
  • 义自见:意义自然显现。
  • 子朱子:对朱熹的尊称,朱熹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

翻译

扬雄曾是王莽的大夫,而陶潜则是东晋的隐士。扬雄在天禄阁校对书籍,陶潜则归耕于他的故乡柴桑。他们都喜欢陶冶性情,倾饮绿酒,扬雄还模仿《易经》创作了《太玄》。他们的文章在世间享有盛名,但他们的出仕与隐退之路却大相径庭。他们的文字直白,意义自然显现,值得我们珍重,就像我们珍重朱熹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扬雄和陶潜两位历史人物的对比,展现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选择。扬雄虽曾为官,但他的文学成就同样令人敬仰;陶潜则选择了隐居生活,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人通过赞美他们的文学成就和直白的文字风格,表达了对他们人格和作品的尊重。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朱熹等理学家的敬意,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