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慈乌哑哑清夜啼,飞来飞去无枝栖。 天空月冷声惨切,更深夜永情悲悽。 东家织妇年三五,良人万里操干橹。 冬衣未寄春复临,机杼劳劳不胜苦。 耳边忽听慈乌声,炎炎万感焚中扃。 掀襟抆泪罢机杼,披帘促步趋前庭。 悲悲咽咽对乌说,莫向清宵学啼血。 妾夫别去三踰年,鱼雁迢迢至今绝。 愿乌将妾相思情,西飞啼向夫郎听。 夫能听兮妾情达,妾情达兮夫心宁。 夫宁岂欲终忘返,恩义须期两无赧。 夫能努力树功名,白发归来未为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慈乌:乌鸦,传说乌鸦能反哺其母,故称慈乌。
  • 哑哑:象声词,形容乌鸦的叫声。
  • 操干橹:操持盾牌和长矛,指从军。
  • 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 焚中扃:心中焦急如焚。
  • 抆泪:擦眼泪。
  • 踰年:超过一年。
  • 鱼雁:书信的代称。
  • 赧:羞愧。

翻译

乌鸦在清冷的夜晚啼叫,飞来飞去找不到栖息的枝头。天空高远,月色冷清,它的叫声显得格外凄惨;夜深了,它的情感也变得悲凉。

东家的织妇年仅十五,她的丈夫远在万里之外从军。冬天未寄出的衣服,春天又来临,她在织布机上辛勤劳作,感到无比辛苦。

忽然听到乌鸦的叫声,心中的烦恼如火焰般燃烧。她掀开衣襟,擦干眼泪,停止了织布,拉开帘子,快步走向前庭。

她悲伤地对乌鸦说,不要在清冷的夜晚学着啼血。她的丈夫已经离开三年,书信至今未通。

她希望乌鸦能将她的相思之情,向西飞去,啼叫给她的丈夫听。如果丈夫能听到她的情感,她的心情就能传达,丈夫的心也会安宁。

她希望丈夫不要永远忘记归来,恩义之间不应有羞愧。如果丈夫能努力建立功名,白发归来也不算晚。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位织妇在夜晚听到乌鸦啼叫时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对远方从军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期盼。诗中,乌鸦的啼叫成为了触发织妇情感的媒介,她的孤独、辛劳和对丈夫的思念在乌鸦的叫声中得到了放大和表达。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传达了战争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女性在其中的坚韧和牺牲。

夏原吉

明江西德兴人,迁湖广长沙府湘阴,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太学,擢户部主事。永乐初进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经划。七年,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谏帝北征沙漠,系狱。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获释。累进太子少保、兼少傅,尚书如故。宣宗即位后,以旧辅益亲重。汉王高煦反,原吉与杨荣劝帝亲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历事五朝,外掌度支,内预机务,为政能持大体。卒谥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