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诸葛用中归真观三秀亭纪兴

· 袁华
舟次蒙城驿,名山未暇登。 归真闻有观,览古岂无朋。 小径松间入,危阑竹外凭。 亭标三秀异,境胜万人称。 玉气朝凝润,霞光晓散澄。 云房通曲密,蕊殿肃严凝。 济胜资佳具,扶颠藉老藤。 未能忘臬兀,岂敢肆骄矜。 长啸孙登解,躬耕诸葛能。 华林散鹿迹,断港聚渔罾。 九酝浮鹦鹉,三花覆毾㲪。 潭清容可鉴,谷响语还应。 石上便清坐,松根称曲肱。 愧予才潦倒,羡子思川腾。 扰扰磨旋蚁,营营棘止蝇。 四三狙赋芋,九万海抟鹏。 独客仍疏懒,顽仙绝爱憎。 行歌采芝曲,归理读书镫。 空谷怀佳士,孤云愧野僧。 赋诗惭缪拙,聊以纪吾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去创作诗作。
  • 诸葛用中: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归真观:道观名,意为回归本真。
  • 三秀亭:亭名,可能因亭旁有三株秀美的植物而得名。
  • 舟次:船停泊。
  • 蒙城驿:地名,古代的驿站。
  • 览古:观赏古迹。
  • 危阑:高栏杆。
  • 三秀:指三株秀美的植物。
  • 玉气:指山中的云雾,有如玉般的光泽。
  • 霞光:朝霞或晚霞的光辉。
  • 云房:指道士的居所。
  • 蕊殿:指道观中的殿堂。
  • 济胜:指帮助胜过困难。
  • 扶颠:扶持即将倒下的东西。
  • 臬兀:高耸的样子。
  • 长啸:大声呼啸。
  • 躬耕:亲自耕种。
  • 华林:美丽的林子。
  • 九酝:指美酒。
  • 三花:指三种花。
  • 毾㲪(tà dēng):毛毯。
  • 潭清:清澈的潭水。
  • 谷响:山谷中的回声。
  • 曲肱:弯曲的胳膊,指舒适的坐姿。
  • 潦倒:失意,不得志。
  • 狙赋芋:指猴子分芋头的故事,比喻分配不公。
  • 九万海抟鹏:指《庄子》中的大鹏鸟,比喻志向远大。
  • 顽仙:指顽固的仙人。
  • 疏懒:懒散,不勤奋。
  • 读书镫:读书时用的灯。
  • 孤云:孤独的云,比喻孤独的人。
  • 野僧:指在野外的僧人。
  • 缪拙:笨拙,不精巧。

翻译

我乘船停泊在蒙城驿,名山美景未来得及登临。听说归真观有名,游览古迹岂能无伴。小径通向松林深处,高栏杆外是竹林。亭子因三株秀美的植物而特别,这胜地被万人称赞。山中的云雾如玉般光泽,朝霞或晚霞的光辉散射清澈。道士的居所通向曲折隐秘之处,道观中的殿堂庄严凝重。有佳具助我胜过困难,老藤帮助我扶持即将倒下的东西。我未能忘记高耸的山峰,岂敢放肆骄傲。像孙登一样长啸,像诸葛亮一样躬耕。美丽的林子中鹿的足迹散落,断港中聚集着渔网。美酒如鹦鹉般浮动,三种花覆盖着毛毯。清澈的潭水可作镜子,山谷中的回声回应着话语。石上适合清坐,松根适合弯曲的胳膊。我为自己的失意感到惭愧,羡慕你的思绪如川流不息。像蚂蚁一样忙碌,像苍蝇一样营营。像猴子分芋头一样不公,像大鹏鸟一样志向远大。我这独客依然懒散,顽固的仙人断绝了爱憎。边走边唱采芝曲,回家后整理读书用的灯。空谷中怀念佳士,孤云让野僧感到惭愧。赋诗感到笨拙,只是为了记录我曾经来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乘船途经蒙城驿,未能登临名山,却有机会游览归真观和三秀亭的经历。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道观文化的尊重。同时,诗人在表达个人情感时,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交织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袁华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 5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