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金泽颐浩寺僧中宅衡韵二首

每愧无才位六卿,观风今出凤凰城。 锦帆载月临金泽,宝刹披云驻玉旌。 楼阁巍峨同上竺,江山清古儗南衡。 何当了却公家事,来共高僧话月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金泽颐浩寺僧中宅衡韵二首:次韵是指按照原诗的韵脚作诗。金泽颐浩寺是诗中提到的地点,僧中宅衡是原诗的作者。
  • 六卿:古代官职,指六部尚书。
  • 观风:观察民风,了解民情。
  • 凤凰城:指京城。
  • 锦帆:装饰华丽的帆船。
  • 宝刹:指寺庙。
  • 玉旌:玉制的旗帜,这里形容寺庙的庄严。
  • 楼阁巍峨:形容建筑高大雄伟。
  • 上竺:指天竺,即印度,这里用来形容寺庙的庄严。
  • :同“拟”,比拟。
  • 南衡:指南岳衡山,这里用来形容景色的秀丽。
  • 了却:完成。
  • 公家事:指公务。
  • 高僧:有高深修为的僧人。

翻译

我常自愧没有才干担任六卿之职,如今却有幸出京观察民风。华丽的帆船载着月光驶向金泽,宝刹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驻扎着玉制的旗帜。楼阁高大雄伟,与天竺的寺庙相媲美,而这里清幽的江山景色,堪比南岳衡山。何时才能完成公务,来此与高僧共话明月之下的禅意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公务的厌倦和对自然与禅意的向往。诗中,“锦帆载月临金泽,宝刹披云驻玉旌”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而“何当了却公家事,来共高僧话月明”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夏原吉

明江西德兴人,迁湖广长沙府湘阴,字惟哲。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太学,擢户部主事。永乐初进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布衣徒步,日夜经划。七年,兼摄行在礼部、兵部、都察院事。十九年,以谏帝北征沙漠,系狱。二十二年,成祖死,仁宗即位,获释。累进太子少保、兼少傅,尚书如故。宣宗即位后,以旧辅益亲重。汉王高煦反,原吉与杨荣劝帝亲征平叛。宣德五年,卒官。历事五朝,外掌度支,内预机务,为政能持大体。卒谥忠靖。有《夏忠靖公集》。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