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和宋人刘改之韵

· 陈霆
区区世道,算红尘、何似水云宽处。云梦泽南摊睡簟,曾是旧游之路。城老芙蓉,台空箫管,下界多风雨。群仙相笑,问人何事劳苦。 自要天柱峰头,仙人洞口,着登临长句。宝带万钉成甚用,到了终归黄土。篱下黄花,山中白酒,秋意须人主。愁心无奈,江南有梦归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酹江月:一种词牌名,也作“念奴娇”。
  • 刘改之:宋代词人刘过的字。
  • 区区:形容微小或不重要。
  • 红尘:尘世,人间繁华热闹的地方。
  • 水云宽处:比喻远离尘嚣,心境开阔的地方。
  • 云梦泽南:指云梦泽的南边,云梦泽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大湖,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 摊睡簟:摊开睡觉用的席子。
  • 城老芙蓉:指城中的芙蓉花已经老去。
  • 台空箫管:指台上箫管无人吹奏,显得空旷。
  • 下界:指人间。
  • 群仙相笑:比喻超脱尘世的仙人们嘲笑。
  • 天柱峰:山峰名,具体位置不详,常用于诗词中象征高远。
  • 仙人洞口:指传说中仙人居住的洞穴入口。
  • 宝带万钉:形容华丽的腰带,万钉指腰带上装饰的许多钉子。
  • 篱下黄花:指篱笆下的菊花。
  • 山中白酒:指山中自酿的酒。
  • 秋意须人主:秋天的意境需要有人去体会和表达。
  • 江南有梦归去:指在江南有归隐的梦想。

翻译

在这微不足道的世道中,尘世的繁华又怎能比得上水云间的宽广与宁静。在云梦泽的南边,我曾摊开席子安睡,那是我旧日的游历之地。城中的芙蓉花已老,台上的箫管空无一人,人间却多是风雨交加。那些超脱尘世的仙人们相视而笑,问我为何如此劳苦。

我自要在天柱峰的峰顶,仙人洞的洞口,留下登临的诗句。那华丽的腰带,装饰着无数的钉子,又有何用,终究还是要归于黄土。篱笆下的菊花,山中的自酿酒,秋天的意境需要有人去体会。我的忧愁无法排解,但在江南,我有一个归隐的梦想。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尘世与水云间、旧日游历与现实境遇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繁华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群仙相笑”一句,巧妙地以仙人的视角审视人间,增添了一种超脱与讽刺的意味。结尾处的“江南有梦归去”则透露出作者对归隐生活的深切渴望,体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陈霆

明浙江德清人,字声伯。弘治十五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正德初以忤刘瑾谪判六安,瑾诛复起,历山西提学佥事卒。博洽多闻,工诗、词、古文,留心风教。有《唐馀纪传》、《两山墨谈》、《山堂琐语》、《水南稿》、《渚山堂诗话》、《渚山堂词话》。 ► 2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