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罗帨(shuì):白色的罗巾。
- 殁(mò):去世。
- 箧(qiè):小箱子。
- 并州:古代地名,以产剪刀闻名。
- 皎皎:明亮洁白的样子。
- 素丝:未经染色的丝线。
翻译
回忆往昔出嫁时,你赠我一条白罗巾。 你去世后罗巾仍在,我用它擦去为你流的泪。 泪水流尽罗巾未损,长久留存在箱中供我怀念。 并州出产的剪刀锋利,但谁能剪断这罗巾的一半? 将我的心比作这罗巾,明亮洁白如同未染的丝线。 丝线可以被染色,但我的忠诚之心永不改变。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一条白罗巾,深情地表达了对已故丈夫的怀念和不变的忠诚。诗中,“白罗帨”不仅是婚礼的纪念,更成为了节妇情感的寄托。她用罗巾拭泪,罗巾见证了她的悲伤与坚强。最后,诗人以“素丝可以染,妾心终不移”作结,形象地比喻了节妇坚贞不渝的情感,即使外界环境变化,她的心意始终如一,展现了古代女性的忠贞与坚韧。
乌斯道
元明间浙江慈溪人,字继善。乌本良弟。与兄俱有学行。长于诗,意兴高远,飘逸出群。尤精书法。洪武初得有司荐,为永新县令,有惠政。后坐事谪戍定远。放还,卒。有《秋吟稿》、《春草斋集》。
► 314篇诗文
乌斯道的其他作品
- 《 甲寅腊月十日自石龙赴广州会城途中纪行 》 —— [ 明 ] 乌斯道
- 《 章复彦许画菜作诗促之 》 —— [ 明 ] 乌斯道
- 《 卧病江楼为熊大参被谪而作 》 —— [ 明 ] 乌斯道
- 《 为贵朽石法师赋竹窗诗 》 —— [ 明 ] 乌斯道
- 《 读书楼为天台张隐士赋 》 —— [ 明 ] 乌斯道
- 《 和刘彦高倪氏园亭即事七首 》 —— [ 明 ] 乌斯道
- 《 中秋遇雨次赵之才韵 》 —— [ 明 ] 乌斯道
- 《 上天官尚书予初以布衣上京作此求退 》 —— [ 明 ] 乌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