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怨

· 孙蕡
妾昔初入昭阳时,横云学得内家眉。 风鬟雾鬓在君侧,长恃娉婷不自持。 侍宴前楼春烂熳,承欢别殿夜逶迤。 西凉弦索龙香拨,北苑葡萄金屈卮。 一从宠薄恩光歇,长门永巷喧呼绝。 斗帐香销豆蔻垂,舞裙宽褪丁香结。 熏笼夕倚琐窗雨,罗袜秋凌玉阶月。 凄迷梦醒心似灰,零乱忧来涕如雪。 横塘浦口大堤边,女伴年年忆采莲。 双飞翡翠浑如画,并蒂芙蓉只似仙。 傍舍谁吟白华曲,下堂长咏绿衣篇。 君恩若许重相惜,缺月清光应再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横云:形容眉毛如横卧的云彩,指画眉的一种技法。
  • 风鬟雾鬓: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丽,风中的发髻,雾中的鬓发。
  • 娉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 逶迤:曲折绵延的样子。
  • 西凉弦索:指西凉地区的弦乐器。
  • 龙香拨:一种弹奏弦乐器的工具。
  • 北苑葡萄:指北苑产的葡萄,可能是指葡萄美酒。
  • 金屈卮:金制的酒杯。
  • 长门永巷:指宫中的长门和永巷,这里比喻失宠后的冷宫。
  • 斗帐:小帐幕,这里指女子的床帐。
  • 豆蔻:比喻少女。
  • 丁香结:比喻愁思或情结。
  • 熏笼:用来熏香的笼子。
  • 琐窗:雕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 凄迷:形容景色模糊或心情迷茫。
  • 零乱:杂乱无序。
  • 横塘:地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 浦口:河流入海口或河口。
  • 大堤:堤坝。
  • 翡翠:鸟名,这里比喻美丽的女子。
  • 并蒂芙蓉:两朵荷花并生一蒂,比喻恩爱夫妻或恋人。
  • 白华曲:古代乐府诗题,内容多表达哀怨之情。
  • 绿衣篇:《诗经·邶风》中的一篇,表达女子失宠后的哀怨。
  • 缺月:不圆的月亮,比喻不圆满的事物。

翻译

我曾初入昭阳宫时,学得如横卧云彩般的内家眉妆。在君王身边,我风姿绰约,头发如风中的发髻,雾中的鬓发,长久以来依靠着我的美貌,不自觉地自持。在春光明媚的前楼侍宴,夜晚在别殿承欢,时光曲折绵延。弹奏着西凉的弦乐器,用龙香拨,品尝着北苑的葡萄美酒,用金制的酒杯。自从宠爱减少,恩光消歇,长门和永巷的喧嚣也绝迹了。小帐幕中的香已销,豆蔻年华的少女垂下了头,舞裙宽松,丁香结般的愁思也解开了。夕靠着熏笼,窗外是连绵的雨,秋夜中,罗袜在玉阶上踏着月光。迷茫中梦醒,心如死灰,忧愁来时,泪如雪下。在横塘浦口的大堤边,女伴们年年回忆采莲的情景。双飞的翡翠鸟如同画中,并蒂的荷花只似仙境。旁边有人吟唱着白华曲,我却在下堂长吟绿衣篇。如果君恩能够重新珍惜,那么不圆满的月亮也将再次圆满,清光再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宫中女子从得宠到失宠的心路历程,通过对比她昔日荣华与今日凄凉,表达了深切的哀怨与期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横云学得内家眉”、“风鬟雾鬓在君侧”等,展现了女子昔日的美丽与得宠。而后转为“长门永巷喧呼绝”、“凄迷梦醒心似灰”等句,深刻描绘了她的失宠与孤独。结尾处“君恩若许重相惜,缺月清光应再圆”则透露出她对君恩重燃的渴望与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