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汪司马伯玉十首

一榻中林畔,如椽大海头。 丰碑腾六合,巨榜揭千秋。 妓狎东山卧,宾残北海游。 琅琊双墓在,天意合吴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tà):古代的一种坐具。
  • 中林:指林中深处。
  • :旁边。
  • 如椽:比喻文笔雄健有力。
  • 大海头:指文章气势宏大,如海一般广阔。
  • 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伟大的成就或纪念。
  • 六合: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 巨榜:巨大的匾额或名录。
  • 千秋:千年,形容时间长久。
  • 妓狎:与妓女亲近。
  • 东山卧:指隐居不仕。
  • 宾残:宾客离去后的残余。
  • 北海游:指游历或隐居于北海。
  • 琅琊:地名,今山东临沂一带。
  • 双墓:两座墓。
  • 天意:上天的旨意。
  • 吴钩:古代吴地所产的弯刀,泛指宝刀。

翻译

在林中深处的一张榻旁,文笔如椽,气势如海。 高大的石碑耸立于天地四方,巨大的匾额记录着千秋伟业。 与妓女亲近,隐居东山,宾客离去后,独自游历北海。 琅琊之地,两座墓碑依旧,天意似乎注定要合上那吴钩宝刀。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汪司马伯玉的哀悼之情,同时赞美其文才与气节。诗中“一榻中林畔,如椽大海头”描绘了汪司马的隐居生活与文笔的雄浑,而“丰碑腾六合,巨榜揭千秋”则凸显了其不朽的功绩与名声。后两句通过对“妓狎东山卧,宾残北海游”的描写,展现了汪司马的放达与超脱,最后以“琅琊双墓在,天意合吴钩”作结,暗示了天命所归,汪司马的英名将与吴钩宝刀一样,永载史册。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