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汪司马伯玉十首

浮生偕电露,名理悟幡风。 浊酒谈中圣,清斋问大雄。 净名居士榻,忉利梵王宫。 此日三车去,悬知二业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生:指人生,比喻人生短促,如同漂浮的生涯。
  • :一同,一起。
  • 电露:闪电和露水,比喻短暂和无常。
  • 名理:事物的名称和道理。
  • :领悟,理解。
  • 幡风:佛教用语,指变化无常的风。
  • 浊酒:未经过滤的酒,这里指普通的酒。
  • 谈中圣:谈论中的圣人,指在饮酒中寻求精神上的超脱。
  • 清斋:清净的斋戒,指佛教中的禁欲修行。
  • 问大雄:询问伟大的英雄,这里指寻求精神上的指导。
  • 净名居士:佛教中的居士,指在家修行的佛教徒。
  • :床。
  • 忉利梵王宫:佛教中的忉利天,是欲界六天之一,梵王宫指天宫。
  • 三车:佛教用语,指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 悬知:预知,料想。
  • 二业:佛教用语,指善业和恶业。

翻译

人生如同闪电和露水一般短暂无常,我领悟了事物名称和道理中的变化无常。在普通的酒中谈论着精神超脱,在清净的斋戒中寻求精神上的指导。我躺在净名居士的床上,想象着忉利天的天宫。今天我离开了三乘,预知着善业和恶业将会相同。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精神超脱和佛教修行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佛教用语和意象,如“幡风”、“三车”、“二业”等,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理解和追求。通过对比浊酒与清斋、净名居士榻与忉利梵王宫,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