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挽王长公二十首

双旌曾驻白公堤,夹岸桃花送马蹄。 大笔今悬娄水上,高门元峙越台西。 两高岩壑争奇句,三竺云岚护旧题。 陈迹诸王何处问,乱山严濑夕阳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旌:古代官员出行时仪仗中的旗帜。
  • 白公堤:指杭州西湖的白堤,相传为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建。
  • 夹岸:两岸。
  • 大笔:比喻文笔雄健,也指重要的文字工作或重要的职位。
  • 娄水:河流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地的河流。
  • 高门:显贵之家。
  • 元峙:高耸。
  • 越台:越王台,古迹名,位于今浙江绍兴。
  • 两高:指两座高山。
  • 岩壑:山岩和山谷。
  • 奇句:指诗文中特别精彩的句子。
  • 三竺:指杭州西湖边的三天竺寺,即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
  • 云岚:山中的云雾。
  • 旧题:旧时的题字或题诗。
  • 陈迹:遗迹,指过去的事物留下的痕迹。
  • 诸王:指历史上的诸位王公。
  • 乱山:连绵不断的山。
  • 严濑:急流。
  • 夕阳低:夕阳西下,形容天色将晚。

翻译

曾经在白公堤上驻留,两岸桃花盛开,仿佛在送别马蹄声。如今,重要的文字工作悬挂在娄水之上,显贵之家高耸在越王台的西边。两座高山和深谷中,诗人们争相吟咏出奇妙的句子,三天竺寺的云雾缭绕,守护着旧时的题字。过去的王公贵族的遗迹在哪里寻找呢?只见连绵的山峦和急流在夕阳下显得格外低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白公堤、娄水、越台等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诗中“双旌曾驻白公堤”一句,既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又通过“夹岸桃花送马蹄”的描绘,增添了诗意和美感。后文通过对高山、云雾、旧题等元素的描写,构建了一幅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自然美的画面。结尾的“乱山严濑夕阳低”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