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少宰赵公

衣冠何地不蓬莱,大府晨趋百吏来。 拄笏云霞流十庙,浮查河汉接三台。 牛头寺古寻僧去,燕子矶寒送客回。 屈指盐梅飞诏下,调羹人在凤凰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也代指士大夫。
  •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这里比喻高雅的场所。
  • 大府:指高级官府。
  • 晨趋:早晨急忙前往。
  • 百吏:众多官员。
  • 拄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笏板,这里指官员。
  • 云霞:比喻美好的景象。
  • 十庙:指众多庙宇,这里可能指京城的众多庙宇。
  • 浮查:浮动的船只。
  • 河汉:银河,这里比喻河流。
  • 三台:古代官名,这里指高级官员。
  • 牛头寺:地名,指一个寺庙。
  • 燕子矶:地名,指一个地方。
  • 盐梅:古代调味品,比喻调和各种力量。
  • 飞诏:迅速传达的诏书。
  • 调羹:调和羹汤,比喻处理国家大事。
  • 凤凰台:地名,指一个高雅的场所。

翻译

在何处不是士大夫的高雅之地,如同仙境蓬莱? 清晨,高级官府前众多官员急忙前往。 官员们手持笏板,云霞般的美景在众多庙宇间流动。 浮动的船只连接着银河般的河流,直达高级官员的所在。 我曾去古老的牛头寺寻找僧侣, 又在寒冷的燕子矶送别客人归来。 屈指计算,迅速传达的诏书即将下达, 处理国家大事的人将在高雅的凤凰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士大夫的生活场景,通过“衣冠何地不蓬莱”展现了士大夫的高雅追求,而“大府晨趋百吏来”则生动描绘了官府的繁忙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拄笏云霞”、“浮查河汉”,构建出一幅既现实又带有仙境色彩的画面。结尾的“盐梅飞诏下,调羹人在凤凰台”则预示着国家大事的处理,展现了士大夫对国家政治的关心和参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士大夫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胡应麟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