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曲

九疑点点是离愁,泪作潇湘万古流。 梧野至今迷玉辇,重华何处得珠丘。 遗宫彷佛当南岳,旧事苍茫问白头。 骚客自来伤帝子,况逢萧瑟洞庭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疑(jiǔ yí):传说中的九座山峰,代表离愁的象征
  • 潇湘(xiāo xiāng):指湘水,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比喻离愁
  • 梧野(wú yě):古地名,今湖南省境内
  • 玉辇(yù niǎn):古代帝王乘坐的华丽马车
  • 重华(chóng huá):指珍贵的华美之物
  • 珠丘(zhū qiū):传说中的仙境
  • 遗宫(yí gōng):废弃的宫殿
  • 南岳(nán yuè):指华山,古代五岳之一
  • 骚客(sāo kè):指有才华的文人
  • 帝子(dì zǐ):指帝王的子女
  • 萧瑟(xiāo sè):凄凉的风声
  • 洞庭(dòng tíng):指洞庭湖,位于湖南省

翻译

九座山峰点点犹如离愁的泪水,像潇湘河水一样流淌了千古。梧野至今依然迷失在玉辇之间,那珍贵的华美之物又在何处找到了仙境。废弃的宫殿仿佛就在南岳山脚下,往事如烟迷茫地问着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文采的文人自古以来就为帝王子女伤感,更何况在凄凉的洞庭湖秋天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离愁之情,通过描写九疑山、潇湘河、梧野、玉辇、珠丘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离愁的深切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离愁的深邃和悲凉。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离愁之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离别之情的思考和感慨。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