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申元日作

三朔那堪日蚀来,春秋少见此天灾。 奔车未遣麾戈逐,吐壤先教伐鼓催。 岂有鲍宣书更上,无劳后羿弹重开。 炎光沐浴还晞发,尽扫虹蜺愧不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壬申:农历年份的记年法之一,表示一种年号。
  • 三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和二十三。
  • 日蚀:太阳被月亮遮挡而产生的现象。
  • 春秋:指时光的流逝。
  • 奔车:指战车飞驰。
  • 麾戈:指挥战斗的旗帜和兵器。
  • 吐壤:指发动战争。
  • 伐鼓:击鼓征战。
  • 鲍宣(bào xuān):古代传说中的射箭高手。
  • 后羿(hòu yì):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射日英雄。
  • 炎光:烈日的光芒。
  • 沐浴:沐浴阳光。
  • (xī):早晨的阳光。
  • 虹蜺:传说中的神鸟,形容其美丽。

翻译

新年伊始,谁能料到日食将至,这种罕见的自然灾害在春秋时期很少见。战车还未出发,旗帜和兵器也未摆开,就已经有人在鼓动战争,敲击战鼓催促战斗。难道会有射箭高手鲍宣再度出山,也不需要后羿再次射日。烈日的光芒洒在大地上,清晨的阳光照耀着,连虹蜺都感到惭愧自己无法与之相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战争即将爆发的紧张氛围,通过对日食的描写,暗示了即将到来的灾难。诗中运用了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和传说,如鲍宣和后羿,来表达对战争和灾难的思考。最后以烈日的光芒和清晨的阳光作为对比,展现出一种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的对比,表达了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