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胥江上峡至韶阳作

胥江沙水浅,取蚬疍船多。 男女无馀粟,生涯是扁螺。 吞腥安水土,足跣弄烟波。 苦竹春丛外,时时闻斗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胥江(xū jiāng):古地名,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 蚬疍(xiǎn dàn):古代一种小船
  • 扁螺(biǎn luó):一种软体动物,生活在海底
  • 斗歌:指民间歌谣

翻译

从胥江上游的峡谷到韶阳,胥江的沙滩水流浅,很适合用蚬疍船。这里的男女们没有多余的粮食,他们的生活就像扁螺一样简朴。他们吃着海里的鱼虾,踏着波浪,赤脚在水中嬉戏。在郊外的竹林中,常常能听到民间歌谣传来。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胥江一带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当地人朴素而自然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描写胥江的沙滩、蚬疍船、扁螺、竹林等元素,勾勒出一幅清新淳朴的乡村风景画。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淳朴自然的生活气息。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