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孰道中遇施虹玉返新安

姑溪相见即分飞,迢递新安触暑归。 药石分将慈母苦,鸡豚馀得故人肥。 苏耽亦念家中井,莱子频沾道上衣。 此别茫茫珠海上,书来先说是庭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姑孰(gū shú):地名,古地名,今安徽省六安市;道中(dào zhōng):途中;施虹玉(shī hóng yù):人名,古代文人;新��(xīn ān):地名,今安徽省新安县;迢递(tiáo dì):遥远;暑(shǔ):夏天的炎热;药石(yào shí):指药物;慈母(cí mǔ):慈爱的母亲;鸡豚(jī tún):指鸡肉和猪肉;苏耽(sū dān):人名,古代文人;莱子(lái zǐ):人名,古代文人;茫茫(máng máng):茫茫无边的样子;珠海(zhū hǎi):地名,指海上的一片水域;庭闱(tíng wēi):家中。

翻译

在姑溪道路上与施虹玉相遇,然后各自分飞,迢迢地回到新安逃避酷暑。分开时,带走了药物,留下了慈爱的母亲,带走了鸡肉和猪肉,留下了丰盛的食物给老友。苏耽也在思念家中的井水,莱子经常沾染着路上的尘土。这一别仿佛在茫茫的珠海之上,来信中先说是在家中。

赏析

这首古诗描绘了古代文人在旅途中的离别情景,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友情、家庭和思乡之情。诗中通过描写施虹玉与诗人在道路上的相遇和分别,表达了友情之深厚;同时,诗人对家中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也贯穿全文。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初名绍隆,字介子,号翁山。明末诸生。清初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名今种,字一灵、骚馀。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迹遍及江浙与北方各省。诗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诗外》、《广东新语》、《四朝成仁录》等。均乾隆朝严禁之书。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