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人汝康都运端阳举孙乞诗为赠

淮水汤汤无尽期,琅玕又见吐孙枝。 石麒麟送在兹夕,蜡凤凰成应几时。 眼中不置阿堵物,膝下所以宁馨儿。 蒲觞角黍最初会,它日三千客是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宗人汝康都运:指诗人的同宗之人汝康,担任都运官职。
  • 端阳:即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 乞诗:请求作诗。
  • 汤汤(shāng shāng):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
  • 琅玕(láng gān):美玉,这里比喻优秀的子孙。
  • 吐孙枝:比喻子孙繁衍,如树枝伸展。
  • 石麒麟: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象征吉祥。
  • 蜡凤凰:用蜡制成的凤凰,象征美好。
  • 阿堵物:指世俗之物,这里指不重要的东西。
  • 宁馨儿:美好的孩子,这里指孙儿。
  • 蒲觞(pú shāng):用蒲叶制成的酒杯,端午节习俗。
  • 角黍:即粽子,端午节的传统食品。
  • 三千客:指众多的宾客,比喻孙儿将来会有很多朋友和追随者。

翻译

淮水浩荡,流淌不息,美玉般的子孙又见新枝吐露。 石麒麟送来吉祥,就在这个端午之夜,蜡凤凰何时能成真? 眼中不看重世俗之物,膝下因此有了这美好的孩子。 蒲叶酒杯与粽子,是最初的端午聚会,将来会有多少宾客围绕他。

赏析

这首作品是王世贞为同宗之人汝康的孙儿在端午节时所作的赠诗。诗中以淮水的浩荡比喻家族的兴旺,以琅玕、石麒麟、蜡凤凰等象征吉祥和美好的事物来祝愿孙儿的前程似锦。同时,通过“眼中不置阿堵物”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而“膝下所以宁馨儿”则流露出对孙儿的深切喜爱。最后,以端午节的习俗蒲觞角黍为背景,预祝孙儿将来能够拥有众多的朋友和追随者,展现了诗人对家族未来的美好期许。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