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岛寇警有感因呈兵宪王使君

烽火年年是,乾坤处处残。 仓皇趋白羽,澒洞及黄冠。 忽改汾阳色,知登汉将坛。 天横须虑合,月上庵庐寒。 剑客雄争奋,兵符静不欢。 挥鞭画吴海,飞捷动长安。 名已丹青刻,囊毋赤白看。 渔樵吾计晚,戈甲此身难。 筹策须时定,农耕稍自宽。 好将铙吹曲,来奏柏台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争。
  • 乾坤:天地。
  • 仓皇:慌张,匆忙。
  • 白羽:白色的羽毛,这里指白色的旗帜,象征军队的指挥。
  • 澒洞:连绵不断。
  • 黄冠:黄色的帽子,古代指道士的服饰。
  • 汾阳:地名,在今山西省,这里指代边疆。
  • 汉将坛:汉代将军的祭坛,这里指代军队的指挥中心。
  • 天横:天际横亘,形容边疆的辽阔。
  • 须虑:必须考虑。
  • 庵庐:简陋的房屋,这里指军营。
  • 剑客:武艺高强的人。
  • 兵符: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
  • 吴海:指吴地的海域,泛指江南地区。
  • 飞捷:迅速传递的捷报。
  • 丹青:绘画用的颜料,这里指画像。
  • 赤白:红色和白色,这里指战报的颜色,红色代表胜利,白色代表失败。
  • 渔樵:打鱼和砍柴,这里指平民的生活。
  • 戈甲:兵器和盔甲,这里指战争。
  • 铙吹曲: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演奏曲。
  • 柏台:古代官署名,这里指朝廷。

翻译

战争的烽火年年燃烧,天地间处处残破。 慌张地奔向指挥的白旗,连绵不断的战事涉及到了道士。 边疆的景象突然改变,因为将军登上了指挥坛。 天际辽阔,必须考虑周全,月亮升起,军营中感到寒冷。 武艺高强的人奋勇争先,调兵的兵符却静默不欢。 挥鞭指向江南的海域,迅速传递的捷报震动长安。 名声已被画在画像上,战报的颜色不再重要。 我本想晚些时候过上渔樵的生活,但战争的身躯难以摆脱。 筹划策略需要时间来定,农业耕作稍微可以放宽。 希望能用铙吹曲,来向朝廷奏报好消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边疆的动荡,通过对烽火、乾坤、仓皇等词语的运用,传达了战争的频繁和天地的残破。诗中“忽改汾阳色,知登汉将坛”一句,突出了将军的英勇和边疆的安宁。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无奈,希望通过铙吹曲向朝廷传达战争胜利的消息,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