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于鳞:人名,即李攀龙,明代文学家。
- 浙臬:指浙江按察使,明代官职。
- 吴门:指苏州,古称吴门。
- 金鼓:古代军中用以指挥发信号的乐器,此处指军队的声势。
- 殷:形容声音大。
- 宪府:指按察使的官署。
- 海国:指沿海地区。
- 西岭白云:比喻远处的山景。
- 中原紫气:象征吉祥的气象,也指中原地区。
- 翛然: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千秋事:指历史长河中的大事。
- 去矣:表示离去。
- 一代才:指当代的杰出人才。
- 吴阊:指苏州的阊门,代指苏州。
- 登台:指分别时各自登上高处。
翻译
楼船上的金鼓声响如雷鸣,宪府的春天在海国中绽放。 西岭的白云似乎推案而出,中原的紫气渡过江来。 自由自在地享受着千秋大事,离去后谁又能成为一代英才。 今夜苏州的寒意更浓,最令人留恋的是分手时各自登台。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文学家李攀龙赴任浙江按察使途中,与作者王世贞在苏州相遇的情景。诗中通过“楼船金鼓”、“宪府春开”等意象,展现了盛大的场面和春天的气息。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李攀龙未来成就的期待和分别时的不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文人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时代英才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