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修武有叹
淮阴下广武,张耳佐其师。
全赵俱胁息,彊燕自风披。
忽逢隆准使,赤节艴朝煇。
斥易两雄帅,脱若提婴儿。
剪楚朝奏勋,夕乃失临菑。
所以云梦游,遂成曲逆奇。
蒯武岂不藏,带砺乃吾欺。
纯心奉明主,加罪宁乏辞。
九族为君尽,千载令人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淮阴:指韩信,因其封地在淮阴。
- 广武:地名,今河南修武。
- 张耳:秦末汉初人物,曾助刘邦灭项羽。
- 全赵:指赵国。
- 彊燕:指燕国。
- 隆准:指刘邦,因其鼻子高挺。
- 赤节:红色的符节,代表皇帝的权威。
- 临菑:即临淄,齐国的都城。
- 曲逆:指陈平,因其封地在曲逆。
- 蒯武:指蒯通,韩信的谋士。
- 带砺:比喻誓言,如带之紧,如砺之坚。
- 明主:指刘邦。
- 九族:指亲族,古代指从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人。
翻译
韩信在广武大败敌军,张耳辅佐其师。赵国全都感到恐惧,燕国自然也随风而降。忽然遇到了高鼻梁的刘邦使者,手持红色符节,显得威严而辉煌。轻易地替换了两位雄壮的将领,就像提着婴儿一样轻松。早晨剪除楚国的功勋,晚上就失去了临淄。因此,云梦之游,遂成了陈平的奇计。蒯通难道没有隐藏的智慧吗?誓言虽坚,却是欺骗。纯心侍奉明君,但若要加罪,也不缺乏理由。九族因此被君王尽灭,千载之下,令人疑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权力斗争中忠诚与背叛、智慧与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韩信、张耳、刘邦等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乱世中的抉择与命运。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忠诚与背叛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历史变迁中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细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