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裔蕃家峋山屈科过宿和予留别诗见志仍用前韵送行
拟向沧江泛一沤,主人将去为宾留。
梦回竹榻心先冷,话尽松灯兴未休。
古调稀闻遗白雪,秋风吹冷弊貂裘。
晚来共作溪桥别,明月在天人在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毛裔:指毛姓的后代。
- 蕃家:指外来的家族。
- 峋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屈科:指屈原的科举,这里可能指屈原的文学成就或精神。
- 过宿:过夜。
- 和予留别诗见志:和我的留别诗表达心志。
- 前韵:指之前诗作的韵脚。
- 沧江:泛指江河。
- 泛一沤:比喻短暂的漂泊。
- 将去为宾留:主人即将离开,却为了客人留下。
- 梦回:梦醒。
- 竹榻:竹制的床。
- 松灯:用松脂点的灯。
- 古调:古代的曲调。
- 稀闻遗白雪:很少听到像白雪一样高洁的曲调。
- 弊貂裘:破旧的貂皮大衣。
- 溪桥:溪流上的桥。
- 明月在天人在舟:明亮的月亮在天上,人却在船上。
翻译
我本打算在江河中短暂漂泊,主人却为了我留下而即将离去。梦醒后,竹床上的心情已变得冷淡,但谈话直到松灯燃尽,兴致仍未消退。古代高洁的曲调已不多见,秋风吹冷了我破旧的貂皮大衣。傍晚时分,我们在溪桥上共同告别,明亮的月亮高悬天空,而我却身在舟中。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拟向沧江泛一沤”展现了诗人原本的漂泊计划,而“主人将去为宾留”则突显了主人的深情厚意。通过“梦回竹榻心先冷”与“话尽松灯兴未休”的对比,诗人巧妙地描绘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结尾的“明月在天人在舟”则以景结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淡淡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