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途中杂咏
亭亭扶桑树,蟠结沧海东。
两干连根株,散作金碧丛。
羲和蕴灵巧,分得造化功。
寻常出异茧,状与瓮盎同。
弥罗暨灵池,一见皆下风。
谁能拔其尤,置向文房中。
制成五色锦,上献蓬莱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亭亭:挺拔直立的样子。
- 扶桑:古代神话中的神树,传说中太阳从这里升起。
- 蟠结:盘绕交错。
- 沧海:大海。
- 两干:两根主干。
- 根株:树根。
- 金碧:形容色彩鲜艳,这里指美丽的景象。
- 羲和:古代神话中掌管太阳的女神。
- 灵巧:巧妙,有技巧。
-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和变化。
- 茧:蚕茧。
- 瓮盎:古代的陶制容器。
- 弥罗:指弥勒佛,佛教中的未来佛。
- 灵池:神话中的池塘,常与神灵相关。
- 下风:比喻处于劣势或不如对方。
- 文房:书房,这里指文化艺术的领域。
- 五色锦:五彩缤纷的锦缎。
- 蓬莱宫:神话中的仙境,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翻译
挺拔的扶桑树,盘绕交错在大海之东。 两根主干相连,根根相扣,散发出金碧辉煌的景象。 羲和女神巧妙地蕴含着灵力,分享了自然界的创造之功。 它常常产出奇特的蚕茧,形状与陶制的瓮盎相似。 即使是弥勒佛和灵池,一见之下也感到自愧不如。 谁能挑选出其中最优秀的,将其安置在文化艺术的领域中。 制作成五彩缤纷的锦缎,献给神话中的蓬莱仙宫。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神话中的扶桑树及其产出的奇异蚕茧,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奇妙创造力的赞美。诗中“亭亭扶桑树,蟠结沧海东”描绘了扶桑树的雄伟与神秘,而“羲和蕴灵巧,分得造化功”则体现了对自然界创造力的敬畏。最后,诗人想象将这些奇异的蚕茧制成锦缎,献给神话中的蓬莱宫,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文化艺术的推崇。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神话的浪漫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