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八咏

· 成鹫
绿杨初见日,云树两参差。 落絮飞仍湿,轻烟淡亦垂。 拂墙千嶂曙,隔水数家炊。 可笑柴桑老,朝眠起独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参差(cēn cī):不齐的样子。
  • 落絮:飘落的柳絮。
  • :轻轻擦过。
  • (zhàng):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 柴桑: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这里指陶渊明,因其晚年隐居柴桑,故常以此代指。

翻译

初次见到阳光下的绿杨,云和树显得参差不齐。 飘落的柳絮仍然湿润,轻柔的烟雾淡淡地垂下。 拂过墙面的山峰在曙光中显现,隔着水可以看到几家的炊烟。 可笑那柴桑的老人陶渊明,早晨起来总是比别人晚。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雨后天晴的早晨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静谧与生机。诗中“绿杨初见日,云树两参差”以对比手法描绘了阳光初照时绿杨与云树的错落有致,生动传达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后句通过“落絮飞仍湿,轻烟淡亦垂”进一步以细腻的观察描绘了雨后的景象,柳絮的湿润与轻烟的淡雅相映成趣。结尾以幽默的口吻提及陶渊明,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使得整首诗既富有画面感又不失趣味性。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