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杂咏三十韵

· 成鹫
一片蒲团覆石坛,枫林垂荫映眉丹。 新知不羡腰缠玉,往事休论发指冠。 满地征尘生计拙,弥天荒草路行难。 时人莫笑西山饿,周粟繇来不易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蒲团:一种用蒲草编织成的圆形垫子,常用于打坐或跪拜。
  • :覆盖。
  • 石坛:用石头砌成的祭坛或平台。
  • 枫林:枫树组成的林子。
  • 垂荫:树枝下垂形成的阴影。
  • 映眉丹:形容枫叶红艳,映照在人的眉间,使眉色显得更加红润。
  • 新知:新结识的朋友。
  • 腰缠玉:腰间佩戴玉饰,形容富有。
  • 发指冠:形容愤怒至极,头发直立,似乎要把帽子顶起来。
  • 征尘:旅途中的尘土,比喻旅途的艰辛。
  • 生计拙:生活艰难,生计无着。
  • 弥天:遍布天空,形容荒草茂盛。
  • 路行难:行走困难,道路艰险。
  • 西山饿:指隐居山林,生活清贫。
  • 周粟:周朝的粮食,泛指国家的粮食。
  • 繇来:从来,一直以来。
  • 不易餐:不容易得到的食物。

翻译

一片蒲团覆盖在石坛之上,枫树林的阴影垂下,映红了眉间。 我不羡慕新结识的朋友腰缠玉饰,也不再提起那些令人愤怒至极的往事。 满地的旅途尘土让生计显得更加艰难,遍布天空的荒草使得前行之路充满困难。 不要嘲笑我隐居西山的清贫生活,周朝的粮食一直以来都不是轻易能够享用的。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个人境遇,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富贵的淡漠。诗中“蒲团覆石坛”、“枫林垂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后句通过对“新知不羡腰缠玉”和“周粟繇来不易餐”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坚守清贫、不慕虚荣的高洁品格。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批判。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