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病中

一病徂仲春,不识仲春事。 忽忽又清明,眩运尚未止。 病人愁夜长,一倍忆俦侣。 清晨漫力疾,侧耳驼山阯。 山中踏青人,几处哭声起。 借问哭者谁,新亡与旧死。 斯人去年时,拜墓曾及此。 那知不转盻,今复亦已矣。 人生信无常,变态不可纪。 使我病忽死,哭者亦复尔。 造化如婴孩,四大如疮痏。 所恃在荣名,少可足生理。 如何千秋身,仅博一叶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徂(cú):过去,流逝。
  • 眩运:眩晕。
  • 俦侣:同伴,朋友。
  • 驼山阯(zhǐ):山脚。
  • 四大:佛教用语,指地、水、火、风四种基本元素。
  • 疮痏(chuāng wěi):疮疤,比喻痛苦或不幸的痕迹。
  • 恃(shì):依赖,依靠。
  • 千秋身:指长寿。
  • 一叶纸:比喻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翻译

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我却因为生病,对春天的景象一无所知。转眼间清明已至,我的眩晕还未痊愈。病中的人特别忧愁夜晚的漫长,更加思念朋友。清晨勉强支撑着身体,侧耳倾听驼山脚下的声音。山中踏青的人们,不时传来哭声。询问哭泣的人是谁,原来是新近去世的和旧时已故的人。那些人在去年这个时候,还曾来此拜祭墓地。没想到转眼间,今天他们也已离世。人生确实无常,变幻莫测。如果我因病而死,哭泣的人也会如此。造化如同婴孩,四大如同疮疤。我们依赖的是荣誉和名声,这些至少可以维持生活的意义。然而,即使活了千秋,最终也不过如同一叶纸般脆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病中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比春日的生机与病中的孤寂,以及清明时节的哀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造化如婴孩,四大如疮痏”一句,巧妙地运用佛教概念,比喻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无常。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伍瑞隆

伍瑞隆,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金门草》、《白榆草》、《石龙草》、《雩乐林草》、《怀仙亭草》、《铁遂草》、《赋草》、《游梁草》、《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伍瑞隆诗,诸别集多已佚,仅存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天启四年刊本《临云集》十卷,该集一至五卷为诗,后五卷为文。今以《临云集》为底本整理。他书辑得佚诗,附于末卷之后。 ► 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