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热呈李太史
往年山村九月尽,紫菊渐渐迎霜开。
今年秋尽尚酷暑,花不见菊先见梅。
霏霏江树暖逾绿,炎蒸郁毒来相催。
田夫汗落走赤日,荷镰吐气行尘埃。
官愁吏惨田野泣,燔柴日日徒空回。
耕田终岁不百亩,一半天火焚如灰。
纵有不焚好收割,悬知晚造无蒿莱。
刑名公子食面饼,青苗虽重何足哀。
况乃有客通六籍,金山万丈高崔嵬。
莫耶在手任君使,阶下剖割如风雷。
天穷地变人事改,耕食凿饮岂易哉。
赖有清狂李供奉,时时招醉赏花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霏霏 (fēi fēi):形容细雨纷飞的样子。
- 炎蒸 (yán zhēng):酷热的气息。
- 郁毒 (yù dú):闷热且有毒的空气。
- 燔柴 (fán chái):烧柴,古代祭祀时的一种仪式。
- 蒿莱 (hāo lái):杂草。
- 刑名 (xíng míng):指法律或刑罚。
- 青苗 (qīng miáo):指初生的庄稼。
- 莫耶 (mò yē):古代传说中的宝剑名。
- 剖割 (pōu gē):切割,这里形容动作迅速有力。
- 风雷 (fēng léi):比喻声势浩大或动作迅速。
- 天穷地变 (tiān qióng dì biàn):形容天地间的巨大变化。
- 耕食凿饮 (gēng shí záo yǐn):指农耕生活。
- 清狂 (qīng kuáng):清高放逸,不拘小节。
- 供奉 (gòng fèng):古代官职名,这里指李太史。
翻译
往年山村的九月末,紫色的菊花渐渐迎着霜开放。今年秋天已经很晚了,却还是酷暑,花儿中看不到菊花,却先看到了梅花。江边的树木在细雨中更显绿意,酷热的气息闷热且有毒,不断袭来。农夫们在烈日下汗流浃背,手持镰刀,气喘吁吁地走在尘土中。官员们忧愁,小吏们沮丧,田野间哭泣声四起,烧柴的仪式日复一日,徒劳无功。一年到头耕种的田地不足百亩,一半被天火焚烧成灰。即使有些田地未被焚烧,收割也很好,但晚秋的庄稼里却长满了杂草。法律和刑罚对于吃面饼的公子来说,虽然重要,但也不足以哀伤。何况还有客人精通六经,金山高耸入云,万丈高耸。宝剑在手,任由你使用,阶下切割如风雷般迅速有力。天地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事也随之改变,农耕生活岂是易事。幸好有清高放逸的李太史,时常邀请我共饮赏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山村秋天的景象,通过对酷暑、农夫劳作、官员忧愁等细节的刻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辛和人民的苦难。诗中“霏霏江树暖逾绿,炎蒸郁毒来相催”等句,生动地描绘了酷热难耐的气候和农夫的艰辛劳作。后文通过对法律、刑罚、六经等话题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人以与李太史共饮赏花的场景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清高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伍瑞隆
伍瑞隆,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金门草》、《白榆草》、《石龙草》、《雩乐林草》、《怀仙亭草》、《铁遂草》、《赋草》、《游梁草》、《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伍瑞隆诗,诸别集多已佚,仅存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天启四年刊本《临云集》十卷,该集一至五卷为诗,后五卷为文。今以《临云集》为底本整理。他书辑得佚诗,附于末卷之后。
► 4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