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住东林,有厌清苦者相继辞去。时值小除,与诸子守岁,示此以坚其志
山厨破甑久生尘,笑拨寒灰事火神。
冷灶已无黔突客,居亭犹有刻舟人。
橘因易地春为枳,姜自经冬老更辛。
大尽到来能几几,暂留同住守庚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林:指东林书院,明代著名的书院,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
- 厌清苦:厌倦清贫艰苦的生活。
- 小除:指农历除夕前一天,即小年夜。
- 守岁:中国传统习俗,指在除夕夜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 山厨:山中的厨房,指简陋的厨房。
- 破甑:破旧的蒸饭器具。
- 寒灰:冷却的灰烬,比喻冷清无生气。
- 事火神:指用火,这里比喻重新点燃生活的热情。
- 冷灶:冷清的炉灶,比喻无人问津。
- 黔突:指烟囱,比喻热闹的景象。
- 居亭:居住的地方。
- 刻舟人:比喻固执不变,典故出自《庄子·秋水》。
- 橘因易地春为枳:橘树移到北方就变成了枳,比喻环境改变导致性质变化。
- 姜自经冬老更辛:姜经过冬天更加辛辣,比喻经历困难后更加坚强。
- 大尽: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 几几:多少。
- 守庚申:道教中的一种习俗,指在庚申日守夜,以防鬼怪侵扰。
翻译
在东林书院同住,有些人因厌倦清贫的生活相继离开。时值小年夜,我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守岁,写下这首诗以坚定我们的志向。
山中的厨房里,破旧的蒸饭器已积满灰尘,我笑着拨开冷却的灰烬,重新点燃生活的热情。冷清的炉灶已不再有热闹的烟囱,居住的地方仍有固执不变的人。橘树移到北方就变成了枳,姜经过冬天更加辛辣。每月的最后一天能有多少,我们暂留此地,一起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东林书院坚守清贫生活的决心,以及对志同道合朋友的深厚情谊。诗中通过“山厨破甑”、“冷灶”等意象描绘了清贫的生活环境,而“笑拨寒灰”则展现了作者积极面对困境的态度。后两句通过橘变枳、姜更辛的比喻,强调了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以及经历困难后的成长。最后,以守岁迎接新年的习俗,寓意着坚守信念,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
成鹫
成鹫,俗姓方,名颛恺,字趾麟。出家后法名光鹫,字即山;后易名成鹫,字迹删。广东番禺人。明举人方国骅之子。年十三补诸生。以时世苦乱,于清圣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发,康熙二十年禀受十戒。曾住会同县(今琼海)多异山海潮岩灵泉寺、香山县(今中山)东林庵、澳门普济禅院、广州河南大通寺、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为当时著名遗民僧。工诗文,一时名卿巨公多与往还。论者谓其文源于《周易》,变化于《庄》《骚》,其诗在灵运、香山之间。年八十五圆寂于广州。著有《楞严经直说》、《道德经直说》、《鼎湖山志》、《鹿湖近草》、《咸陟堂诗文集》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八有传。
► 1745篇诗文
成鹫的其他作品
- 《 前参戎李元济手植双槐于庭下其子东园兄弟不忘手泽颜之为堂绘图徵诗赋此并识旧游 》 —— [ 明 ] 成鹫
- 《 和马专城卧仙来韵 》 —— [ 明 ] 成鹫
- 《 庆云八咏湖山鼎峙 》 —— [ 明 ] 成鹫
- 《 元旦有怀姚明府时略地海上 》 —— [ 明 ] 成鹫
- 《 萧子志三多忧为病书来问药答此 》 —— [ 明 ] 成鹫
- 《 邓子东山得名画半帧乃昔时好手绘未成幅者索予题破口占三绝书以还之 》 —— [ 明 ] 成鹫
- 《 萧子志三多忧为病书来问药答此 》 —— [ 明 ] 成鹫
- 《 题画 》 —— [ 明 ] 成鹫